港媒:职教滞后阻碍蓝领培养

    香港《南华早报》2月7日文章,原题:中国职业培训如何被根深蒂固的教育偏见所削弱  在贵州一所电子科技学院获得技术文凭后,郭文利(音)发现自己所学无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,如今他在当房地产销售员。这名23岁的年轻人在获得计算机数控学位后表示,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无法掌握课程的实践部分,“例如我在编程考试中获得92分,但进入工厂后竟然不会操作仪表盘。”

    中国越来越鼓励更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,以解决蓝领工人短缺问题,保持世界工厂地位。人社部去年的目标是在该学年招收至少140万技校学生。中国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高素质劳动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政策制定者在职业教育领域已推出多项改革措施。

    此前估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将短缺近3000万工人。丝绸之路职业学院下属的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张晓娆说,随着经济放缓和劳动力压力增加,中国正让年轻人意识到拥有技术技能的必要,这令一些职业学校变得更具竞争力,“以前招生很困难,现在学生人数远超我们的需求。”一些工厂劳动力短缺使得职校学生比大学生更易就业。但张认为“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明显变弱,而这种合作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”。

    根据德国技术服务提供商TUV莱茵发布的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》,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职教体系,但“职业院校对制造业的变化趋势仍不敏感,缺乏思考如何培养适应新行业需求的劳动力”。中等职业学校中只有不到10%的教师具有制造或企业管理经验,只有15%的教师在企业受过技术培训。专家说,蓝领技术工人短缺是中国就业市场的突出问题,特别在高精密制造等领域,但“现行职教体系与企业需求脱节,无法提供所需人才”。中国70%以上的技术工人是农民工,只有5%是高级技术工人,远低于日本的40%和德国的50%。上述《白皮书》认为由于高职毕业生技术能力与制造业人才需求存在差距,到2025年,新信息技术产业可能面临950万人缺口,电力装备产业缺口909万人。为弥补差距,北京已出台优化职教体系改革方案,面对就业市场对职校毕业生和技术工人的歧视,已颁布职业教育法。(作者米娅·努里买买提,高锡凤译)